张劲翀是个国际营养师,也是一个“搭桥者”,他用通俗的语言将中医“翻译”成现代语言,“翻译”成外文,让世界更了解中医及中医养生。
中医为什么那么玄?
阴阳五行上、君臣佐使……这些中医里玄妙的词语,有多少人能了解个中奥秘?张劲翀在国外工作时,常因无法将中医的理论精确地翻译出来而深感遗憾,他曾对一个外国患者说:“你有点上火。”那名老外当即问:“上火了?那我需要灭火器吗?”这让张劲翀哭笑不得,但他也不禁发问,又有多少个中国人知道“上火”是什么意思呢?
中医*有的封闭的语言体系,阻碍了古老中医与现代文明的交流。
“中医诞生在几千年前,那时没有那么多医学术语,我们的老祖宗又不是特别能造词的一群人。不像今天的医生们,只要发现了一个未知的毛病,便可以起个新名字如H1N1、非典等等。”张劲翀谈到,那时凡是从事医学的多少都懂点周易八卦,便“顺手”从周易中借鉴了许多词汇来说医学的事儿,于是“阴阳”、“五行”、“相生相克”等等哲学词汇便充斥了中医。因为是哲学词汇,属于形而上的东西,要理解起来就要懂点中国古典哲学才行,否则就会跑偏,弄到玄学上去,读起来就神乎其神,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“伪科学”。
本周日(3月12号)张劲翀教授在青柠檬开讲啦,少量试听名额,可以咨询余老师: